打铁艺人“小李”师傅

   2018-02-23 铁艺大全26970

       去年的一天,我与老同学孙振芳,一同拜访早年六百户的打铁艺人——“小李”的后辈人李万山老人。李老已86岁,老人家向我们讲述了自家前辈的史话。

 李家,祖籍山东章丘王庄镇西山庄村。当年家里只有三分坟地,生活极度贫困,虽有祖传的打铁手艺,也是食不饱腹衣不暖体。清光绪年间,刚刚成家的父亲李洪让跟随祖父李道宗拉家携口,推着一辆独轮小木车,装上小烘炉和打铁用的工具,背井离乡往河北来逃生。沿途有时给人家打一些农具什么的,勉强维持千余里行程,终于来到武清大孟庄地界。他们到大孟庄街里找到王姓庄头,庄头把自家的两间场房借与他们住,一家人暂且安顿下来。凭着爷俩的打铁手艺,推着独轮木车走庄串村,给大孟庄附近的农家打各种农具和用具,深受人们的喜欢和信服。祖父李道宗由于多年奔波劳碌,终于一病不起而逝。祖父的去世和第一个孩子的降生,又使父亲陷入了困顿境地。当年又赶上北运河大堤开口子,大孟庄附近的村庄全都被洪水淹没,他们只得举家逃往运河东边的六百户村。到六百户后,又求住在杨玉山家的两间破房里。父亲李洪让把祖传下来的打铁工艺全部继承下来,而且有所创新发展,便在六百户重新安上烘炉。当时祖父刚刚去世,李万山哥哥还小,所以母亲也只得上阵抡锤了。父母亲打出的锄、镐、镰刀、铡刀、剪刀、菜刀、铲子等工具非常好使,尤其是打出的锄头,分大、中、小三号,大号的锄板宽一尺三寸,中号的宽一尺,小号的八寸,很适合使用。六百户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提起李家打的锄头都赞不绝口,称父亲李洪让为“小李”,从此,父亲也就把自己打的锄头上都打上“李”字号,在旁边还打上一个圆圈印记。

 李万山老人在六百户出生,少年时上过几年私塾,到十四岁时就帮父亲干活,祖传的打铁技艺学得非常精通,他解放前和父亲、哥哥干了二十多年的打铁活计。他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述李家祖传的铁艺,像怎样辨别铁质,怎样识别各种钢材的好坏优劣,就得全凭“试”,只有通过“加火”、“折叠”才能知道它的特性打什么最合适。如英国进口的“竹节钢”最适合打镰刀,“锰钢”最适合打剪刀等等。有的技艺精细处,像“蘸火”、“试钢”,不可言传,只能“试意”。

 李老还向我们叙说了一次赶集做买卖的故事。他成年后,李家打造的各种农具、用具要赶集去卖,东边的崔黄口、大良,南边的北蔡村、南蔡村,西边的武清城关都要去。当时,城关市场上有北旺村于家铁铺打的东西出售,可是只要他李家打的东西一摆上,于家的就卖不动了。为此,于家人常套近乎,意思是求李家的铁活最好不要到城关来卖,以便让于家有些销路。说起来,北旺于家和六百户李家都是从山东章丘过来的,也算是老乡了,所以之后李家就不去城关卖铁活了。当我们听到这里,对李老当时的做法称颂不已,认为做得知情达理,有风格。他的老父亲李洪让(名号“小李”)于1958年过世。

 万山祖辈、父辈从山东章丘老家来到武清,在近六七十年的铁艺生涯中,打出了李家自己的品牌,产品享誉大半个雍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wxty18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