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北京清晨,转了1趟公交4趟地铁赶到新华社笔试,空腹答题三个多小时,走出试场时,竟然不知饥饿为何物;12月的长沙,由于收到了潇湘晨报错误的时间通知,面试开始后的我只能坐“黑的”赶考,下车后又遭遇了一场邪乎的大雨,最终以落汤鸡的形象进入面试。
今年3月的杭州,由于从武昌至杭州那可怜的车次限制,我不得不在黎明之前的杭州火车站开始等待下午两点浙江日报的面试。平生从未如此强烈地希望火车晚点,可那一天火车十分守时;5月的济南,我在面试完齐鲁晚报之后,就近进了一家清真餐厅。仅有的四五个服务员将我这个唯一的客人包围,他们有说有笑,用我听不懂的维吾尔族语。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朱自清的那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天是我的生日,当我收到好友“你在哪里,请你去海洋馆”的短信时,倍增我独自闯荡江湖的心酸。
那段日子,与亲友的每一次联系,他们都会得知我即将去一个新的城市笔试或者面试。有一个朋友感叹:“亲爱的,你将来可以写一本书,就叫做《面试大半个中国》。”我在电话的另一头哈哈大笑,其实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当然,内心里也有一个不知死活的声音:“我一定会找到一个好工作。”
生日第二天,我在济南火车站候车。那个美妙的电话,在那个燥热的下午响起。那是来自广州某媒体人力资源部的电话,我心中就像听到了来自天边的福音,送来了最美的生日礼物。是的,除了2012年拒绝两家offer之外,2013年我迫切需要通知入职的电话来证明自己在这“最难毕业季”凑热闹的合理性。当电话里动听的女声说“你愿意来我们报社?”的时候,一瞬间我产生了幻觉,就像是自己暗恋了某人很多年,终于听到他的求婚一样。
直到7月初,室友之一比我稍晚些来到了广州。她在我们的宿舍QQ群里说:“没有到这家公司之前,自己还有被屈才的想法。几天前,得知一个新同事是德国某大学博士毕业,我顿时想通了。”
我们室友4人,现在还有一个没有找到工作,剩下三人,包括我,对于工作,已经不再像一年前那么“挑三拣四”。万恶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像一堂无声的课,我们却学会了“知足”。
把握未知的将来
张甜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2013届毕业生
现就职于长沙某动漫传媒公司
我是一名今年七月毕业的动漫专科生,目前在湖南上班。
今年四月我随叔叔去了一趟哈尔滨,并且顺利地得到一家仿真模型公司的实习资格。通过一些简单的工作说明,我被分配到研发部做平面图制作员,整个部门多为“程序猿”。
一开始,通过百度教程的学习,我能够自己摸索着做一些简单练习,并且出乎意料地学到了很多专业技巧。同事们都是我很欣赏的东北人,热情、豪爽,各方面都挺照顾我这个异乡客。虽然我仍觉得寂寞,但日子也不难熬。北方的四月还在下雪,夜晚总是很短,凌晨三四点钟的天就亮了,我偶尔会穿着厚重的棉衣配单鞋去上班,一路引起许多人的侧目。
这样的生活最终也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临近毕业注册学籍的问题,我又踏上了回长沙的火车上。
某天一大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室友一起去了那间数字传媒公司。没什么面试经验,事前我也没有做足准备,结果可想而知。对于面试官的一些问题,我也只能答非所问,完全不得要领。回到家里,当我开始准备下一份面试之时,却很意外地收到了数字传媒公司的入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