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综合钢价指数18年重回原点

   2012-09-10 铁艺资讯大全王小姐6530

  
  “只会快、不会慢。”这是一种严重的路径依赖。中钢协原首席分析师李世俊只要有机会,就会提及钢铁业“狼来了”的故事。他回顾了这10多年的国内钢铁史,针对钢铁产能过剩、结构不良等痼疾而发的“狼来了”的呼吁,不绝于耳。如今,“狼真的来了”,一下子有了“在劫难逃”的感觉。
  
  “我们的转型晚了。”刘振江说,“我们失去了2009年重要的转型期。”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形势和2008年下半年钢产量的负增长,给了钢铁业一个重要的转型机遇。可是,国内钢产量从2008年的5.1亿多吨,增长到2011年的6.8亿多吨。而这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存在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形成的。这只能说是“失控”。现在,钢铁业被“逼”进了转型期。
  
  软实力一定要跟上
  
  吴文章问了记者一句话:“现在是否钢铁业最困难的时刻?”
  
  据他的判断,像眼下这样“失血性”的全行业亏损,将是阶段性的。但低速慢行的钢铁调整期,将是长期的。对于没有思想准备的国内钢铁业,“长期的转型”将是更困难的时期,“眼下只是冷空气南下而已”。
  
  有业内人士想得更为深刻。他借用“灵与肉”的比喻来说明,钢铁业最缺的是灵魂。从产能上讲,中国早已是世界钢铁第一大国,“我们的产业体量很庞大,但缺少产业思想。这个致命伤,越到后来越是明显”。当然,不止钢铁业,国内很多产业都有这个“根子上的问题”。钢铁业只是处在产业链的前端,问题较早暴露而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人士盛志诚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产钢和钢贸大国,应该有条件逐步在全球市场形成有效合理并为各方接受的“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文化”。这种软实力一定要跟上,“它管用的是长期,而不是短期”。
  
  在产业管理上,也应转换思路。政府应做的是建立公开、公平的产业竞争环境,以环保、税收等刚性门槛建立行业准入体系,严格执行,务求落实,打破地方隐性的壁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