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开始回暖,下游需求提振钢铁行业。随着政府开动投资阀门,加快项目审批,基建项目增长。一轮经济周期回升的开始,可以预见,新一轮政府投资正在酝酿,这将为基础原料产业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量。而此前9月份以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了铁矿石、原油、基本金属等原料市场的膨胀。这些均促成了我国钢铁业的回暖。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钢材需求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基建和房地产方面。而且从近期下游需求增量来看,来源就在铁路、桥梁、公路为主要的基建行业。此外,土地出让情况好转,将带来房地产行业建设高峰。基建和房地产建设,会提高钢材需求量,同时也出现需求结构不均衡现象,多是需要建筑用钢,以及超高层建筑、桥梁等钢结构产品,这将对擅长生产建材、型材产品的企业形成实质利好。
同时,对一大批以板材为主的企业形成压力。一方面受到原料价格上涨的挤压,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空间没有打开,热卷等板材类企业的产能释放将受到限制。实际上,现在板材,特别是普通板材产品的盈利能力已经相当低。这几年钢铁产能集中释放,普板品种成为了重灾区,板材价格自然降了下来。根据商务部商务预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旬3mm热轧普通薄板全国均价为3972元/吨,与螺纹钢等建筑钢材品种相比,价格每吨仅相差80元,基本相当。而且,随着以后政府投资项目的逐步落实到位,需求反差会继续拉大,有可能会再次出现板材和建筑钢材的价格倒挂,即热轧板卷价格低于螺纹钢,对以板材为主的企业经营形成威胁。
GTXH解读:这种现象笔者倒是认为不会出现,螺纹等建筑钢材作为低端钢材的代表,其价格一直低于板材;如果说因为今冬长板材需求出现分化而导致两者价格倒挂,理由并不充分;首先长材在冬季有明显的需求弱势,北方地区基本少有户外施工,当地建材消耗将降至年内最低;而板材方面,近来制造业PMI回升说明板材下游产业有所回暖,需求预期明显较好,而长材的需求预期可谓空中楼阁,投资建设年内难以形成实际上的需求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