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嘉宜美牵手大自然地板 共同投资三亿

   2012-11-29 铁艺大全铁艺大全3940
 牵手大自然

  11月11日,年轻人热衷的光棍节这天,并不年轻的曹跃伟凑了份热闹。

  当天,在中国家具重镇顺德,曹担任董事长的嘉宜美与中国地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地板)大自然地板正在开始牵手之前的相互“试探”。

  谈判从当天晚上6点半开始,直至时针指向半夜。11月11日晚11点,双方选择了这样一个时间结束了在各自领域的单身生涯,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以此为标志,曹跃伟开始与家具代工挥手告别,开始发力零售市场,大自然将拥有自己的家具卖场,不再在场地上看人脸色,竞争激烈的家具销售领域增添新势力。

  一方是重要的家具代工企业,曾长期作为宜家在中国的主要代工企业;另一方则是最大的地板制造商,大自然品牌行业内排名第一,双方牵手却纯属偶然。

  曹跃伟与中国地板董事长佘学彬在业界是朋友,但两人一年也难见到一次,即使见面,内容仅仅是吃饭、聊天,从来没有涉及彼此合作的事情,虽然双方在私下里都在发展自己的产业链条。

  在国内的木地板这样一个集中度极低的行业,大自然品牌市场占有率曾高达6.5%,但是在市场终端的掌控力上并不是很高。

  同样,曹跃伟执掌的家具代工企业亦在遭遇成长烦恼。

  如今,耐力木业早已与宜家划清界限,曹的身份正从制造业耐力木业的创始人向零售业的嘉宜美董事长转变,并被媒体打上了“宜家叛将”的烙印,而这恰恰开启了嘉宜美与大自然合作的大门。

  佘学彬看到嘉宜美的消息后,电话联系曹,说对此感兴趣。这时,曹才发现,对方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几次谈判都很顺利。”曹介绍,整体来说,嘉宜美与大自然地板在合作方向上非常吻合。

  无论怎样保密,双方联手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业内传闻,内地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家具建材企业正在与嘉宜美展开谈判,前者希望控制嘉宜美51%的股权,并想快速建成第一批510家嘉宜美示范店,而这家企业就是大自然。

  “我们的合作一拍即合。”曹跃伟告诉新金融记者。没有说出来的是,宜家模式丰厚的利润是打开双方合作的“芝麻开门密码”。

  在板式家具生产、流通的各项成本支出中,板材成本占30%到40%,工人工资占10%至20%,此外还有企业运转成本、高昂的场租成本等。与实木、欧美家具比起来,板式家具价格低,利润薄,毛利润大概是26%,净利润只有7%。

  假如不尽快提升卖点、增加新的利润项,一些板式家具企业或将难逃转产、转型或关门的命运,中小地板企业率先“崩盘”。

  2011年中国板式家具发展论坛上,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板式家具市场不断缩水,选择向利润更为丰厚的零售蓝海进军,是行业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合作很顺利,我们与嘉宜美各有优势,大自然在全国有3000多家专营店,合作可以拉长产业链。”大自然方面丝毫不掩饰对合作成功的期望。

  事实上,近一个月之内,有关地板企业老板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戏码不断上演。在全国各地,地板企业倒闭、转产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在整个家居行业的寒冬之时,地板领域的处境似乎更为艰难。

  另一方面,虽然与宜家和平分手,嘉宜美与大自然联姻之后,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抹去宜家的记忆。大自然曾花费5000万元研究复制宜家的项目可见一斑,“嘉宜美第一年拷贝宜家模式。”曹跃伟坦言。

  代工业不景气

  与宜家“离婚”,创办嘉宜美并联手大自然,曹跃伟的眼里,家具代工行业的不景气是最主要原因。

  1995年,曹跃伟创立了耐力木业,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黑龙江最大的家具生产企业。而耐力木业在16年前成为宜家家居的代工厂,并由曹跃伟担任宜家供货商联合会会长一职,企业实现了快速积累。

  “家具行业是个苦差事。”11月13日,他向新金融记者坦言,耐力木业连续3年都处于亏损状态,最多一年亏损高达1000多万元。不可否认,在给宜家代工中,从宜家身上学到了经验,嘉宜美本身也有宜家的“影子”,并将其作为未来主要竞争对手。

  “我天天坐飞机,目的是到不同的地方、换不同的酒店睡觉。”曹跃伟笑称当前的生活状态。此时,他刚刚从广东顺德飞回北京,脸上略显疲惫,却难掩兴奋。

  让曹感到“苦”的是在2006年之后。当年,宜家与耐力木业协商,协助耐力木业建一个年产值5000万美元的车间,并承诺订单产品能够满足新车间的供货。2007年,新车间投产,曹跃伟这时才发现,按照宜家的质量要求和价格,收购价格已经低于自己的生产成本。“没办法,只好转产。”他回忆说,他也曾对抗过宜家,但因没有话语权,最终也无济于事。

  耐力木业的遭遇不是个例。“我还有价值500多万元的家具压在仓库里呢。”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厚成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成木业)董事长宋士厚在电话中说,他现在只好寻找其他销售渠道,尽快解困。厚成木业也是宜家的代工厂,长达13年之久,生产各类家具。2012年上半年,宜家以质量问题为由,单方面停止了厚成木业的供货并停止支付货款,宋只好苦苦挣扎。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对此认为,国内家具企业依赖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外部订单,当前困境下,若不能及时转型,企业倒闭将是下一步的趋势。“企业都在寻找解决的办法。”他说,有实力的企业大都选择转型、拉长产业链等。

  “家具业都处在生死边缘,玩不下去了。”曹跃伟坦言,家具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他向新金融记者回忆,家具业最辉煌的时候,毛利润超过50%,现在最高不超过20%,而净利润仅维持在5%左右。而家具代加工企业的利润更少,毛利润难以超过15%。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wxty00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