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选择了慈善基金会做中介,药商们按照规定的比例把钱汇到基金会的公开捐款账号上,吴江区卫生局副局长李根华解释,最初也考虑把钱交到卫生部门,最终选择了慈善基金会,是因为它隶属于民政部门,这样的设计是希望这笔钱用的更透明更规范。
李根华:因为每个县的慈善总会都有个章程,这笔钱进去,全部按照章程使用,而且要严格接受审计,到目前为止,确实有1000多万块钱进去了,我们一分钱都没动过。
即便慈善基金会对这笔钱不收管理费,即便双方在今年3月份还签了协议,但这种方式吴江区也在斟酌。至于已经躺在账号里的1000多万到底该怎么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李根华:接下来就要研究这笔钱怎么样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去,要用到医疗卫生事业上去,但是哪些医疗卫生事业可以用哪些不能用还要研究,因此到目前为止,一分钱都不动。
在苏州,卫生部门要求药商返利,这是普遍现象,只不过选择的中介各有差异。吴江选择的是慈善机构,相城区又选择了医药公司,在李根华看来,医药公司是私企,由它来衔接卫生部门和药品供应商完成返利是否合适也值得商榷。
李根华:这笔款项和政府正常的医疗机构的拨款没有关系。
李根华进一步解释,吴江有医院将试点全面取消药品15%的加成,药品的中标价格就是卖给患者的零售价格,医院在这一块儿将没有利润。医院减少的这部分收入谁来补,已经有了明确方案。
李根华:70%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结构调整来弥补,这里面有升有降,具体就是劳务的价格提升,检查的费用的下降,20%是通过政府的拨款,10%是通过医院自己的消化处理这个事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由于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药商的超额利润的确需要规范。药商和政府、医院应该形成一种谈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