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活资源有限,但是木材资源是丰富的,特别是杉木,这种木材虽然不适合做地板,但是适合做木门板材。91年至97年之间我们就开始制作木门出口到日本。后来因为市场大环境等种种原因,能销出去一部分,但是也剩了很多。怎么办呢?我就在市场上到处逛,想各种办法……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市场上做杉木门的,很精美,我们就买了一扇回去,在对木门进行了彻彻底底的研究后,觉得这可能是一条出路,我就把剩余的木材全部拿来做门,白坯门。所谓的白坯门,就是那个年代的门坯,安装好之后再刷漆的。当时我们在成都府河市场卖,销售还多不错的,于是就大量生产。
随后的转折点就出现在2000年年初,为了参加北京一个建材博览会,我们就做了几套成品门,最后获得了“中国建材世纪精品奖”。当时就只是想,做门,还是要有创新思维,不能老是说今天过了就不想明天的事情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砍掉了之前的地板、板材项目,专注做成品门。我们开始在全国推广成品门,成都则作为我们的大本营,重中之重。
事情并没有想象的一帆风顺,推广成品门,我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真的把人整惨了!过去的清水房都没有装门,然后就是请装修公司来安装,他们认为成品门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处处唱反调。然而事实上,抵制成品门的主要是下面的工人,但是当装饰公司的人慢慢接触到我们的工厂化原料、工厂化油漆、工厂化生产,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后来就变成他们在帮我们推销了。其实,成都人的生活观念、消费理念是相当先进的,老百姓自己也会算一笔账,怎样更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大家也都越来越精明了。
98年洪水之后,树林不能再砍伐了,雅安原本的原材料优势荡然无存,唯一的出路就是只有把厂选定在成都。当时地是租来的,26亩地,还是分两次租的。厂房也很简陋,就是木头搭的木架子,盖上石棉网。08年才正式搬进现在的温江海峡工业园的。
开放的心态才能有大作
就拿成都来说,五年前成都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心理其实不够成熟,有很多客户买东西还想的是既要花钱少东西也要好,一定要占了点便宜,才觉得舒坦。现在的新观念是要讲现实,一分钱一分货,也不能让人家企业亏本,好产品低价卖,这也不可能。你这个东西做得好,你这个产品也能接受,哪怕价格高也能接受。
我们是规模化的采购,然后管理体制比较先进,加之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在资金方面费用低,采购规模大单价也低,规模化的生产,管理费用低,自然抗风险的能力就要高很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员工的工资方面,我们产品生产单价低,但是员工挣的工资不低。因为我们业务比较稳定,比较多,有单子给员工做,他也愿意稳稳定定的做。一些小厂有活就做,没有活就不做的,所以他员工单价也高,也不稳定。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控制了我们的成本,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价格绝对不可能比别人高,好多人就搞不懂就误认为我们的产品价格高,关键要看什么产品,是否是同等质量,同等产品的质量问题。
如果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复苏了,但是家具和木门还是疲软的,因为买房子和装修中间有个缓冲周期。政策放得宽我们的生意才好得起来,政策一缩紧以后我们其实要延缓一点,现在整个家具行业不景气的话,哪怕政策再松动,还是要等两年生意才好得起来,有一个延时。
现在工厂年产值差不多在2个亿左右。因为实木门生产工艺慢,规模化发展有限。现在单靠实木门想要做上10亿的规模,这两年暂时是不可能的。鉴于此,现在我们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有两个,一是零售市场,二是工程业务。现在万科、恒大等十大房公司都有合作。2011年,企业从千川木门正式更名为千川木业,我们提出以整体木制品家居为思路,包括木门、木楼梯、地板、衣柜和木饰品等等。